英文單詞
簡明詞典(名詞n)1. 屋外飲食店,小餐館,飲食攤[C]2. 咖啡廳[C]
3. 【美】酒館,酒吧,夜總會[C]
4. 咖啡[U]
5.完全大寫含義:美國企業平均燃油經濟性標準(CAFE)例句與用法
This café is a rendezvous for writers and artists. 這家小餐館是作家和藝術家經常聚會的地方.
The police came and ejected the noisy youths from the café room. "警察來了, 把那些吵吵嚷嚷的青年人從咖啡館裡攆了出去。"
We had our lunch in a café and hurried back to the car. 我們在一家小餐館裡吃了午飯, 就又匆匆回到車上。咖啡館這個詞是法語的原詞,同時也是此詞的正規英語拼寫形式(若去掉e上的閉音符,根據英語的發音規則e將不會發音)。法語中,e上的一撇【café】(閉音符)表示要讀[e]音。
知名咖啡
Blue Mountain Coffee(藍山咖啡) 是一種大眾知名度較高的咖啡,只產於中美洲牙買加的藍山地區,並且只有種植在1800米以上的藍山地區的咖啡才能授權使用“牙買加藍山咖啡(Blue Mountain Coffee),”的標誌,占牙買加藍山咖啡總產量的15%。而種植在海拔457米到1524米之間的咖啡被稱為高山咖啡,種植在海拔274米至457米之間的咖啡稱為牙買加咖啡。藍山咖啡擁有香醇、苦中略帶甘甜、柔潤順口的特性,而且稍微帶有酸味,能讓味覺感官更為靈敏,品嘗出其獨特的滋味,是為咖啡之極品。 | |
Cubita(琥爵咖啡) 全產於古巴水晶山。在咖啡行業同樣具有很高的聲譽,古巴水晶山咖啡在世界排名在前幾位,水晶山與牙買加的藍山山脈地理位置相鄰,氣候條件相仿,可媲美牙買加藍山咖啡。Cubita堅持完美咖啡的原則,只做單品咖啡,咖啡豆的採摘,以手工完成的,加上水洗式處理咖啡豆,以確保咖啡的質量。Cubita像一個優雅的公主,擁有高貴、柔情、優雅的獨特之處。平衡度極佳,苦味與酸味很好的配合,在品嘗時會有細緻順滑,清爽淡雅的感覺。古巴大使館的指定咖啡,被稱為“獨特的加勒比海風味咖啡”、“海島咖啡豆中的特殊咖啡豆”。 | |
Kopi Luwak(貓屎咖啡) 是近期發明的咖啡,產於印尼,咖啡豆是麝香貓食物範圍中的一種,但是咖啡豆不能被消化系統完全消化,咖啡豆在麝香貓腸胃內經過發酵,並經糞便排出,當地人在麝香貓糞便中取出咖啡豆後再做加工處理,也就是所謂的“貓屎”咖啡,此咖啡味道獨特,口感不同,但習慣這種味道的人會終生難忘,由於現在野生環境的逐步惡劣,麝香貓的數量也在慢慢減少,導致這種咖啡的產量也相當有限,能品到此咖啡的人是相當的有幸。 |
咖啡簡介
咖啡是採用經過烘焙的咖啡豆(咖啡屬植物的種子)製作的飲料,通常為熱飲,但也有作為冷飲的冰咖啡。咖啡是人類社會流行範圍最為廣泛的飲料之一。主要成份
咖啡因有特彆強烈的苦味,刺激中樞神經系統、心臟和呼吸系統。適量的咖啡因亦可減輕肌肉疲勞,促進消化液分泌。由於它會促進腎臟機能,有利尿作用,幫助體內將多餘的鈉離子排出體外,但攝取過多會導致咖啡因中毒。 丹寧酸煮沸後的丹寧酸會分解成焦梧酸,所以沖泡過久的咖啡味道會變差。脂肪其中最主要的是酸性脂肪及揮發性脂肪。
酸性脂肪即脂肪中含有酸,其強弱會因咖啡種類不同而異。
揮發性脂肪是咖啡香氣主要來源,會散發出約四十種芳香物質。
蛋白質卡路里的主要來源,所占比例並不高。咖啡粉的蛋白質在煮咖啡時,多半不會溶出來,所以攝取到的有限。
糖咖啡生豆所含的糖分約8%,經過烘焙後大部分糖分會轉化成焦糖,使咖啡形成褐色,並與丹寧酸互相結合產生甜味。
纖維:生豆的纖維烘焙後會炭化,與焦糖互相結合便形成咖啡的色調。
礦物質含有少量石灰、鐵質、磷、碳酸鈉等。
咖啡的歷史
起源
咖啡的來源已無從稽考。諸多傳說之一指咖啡原產地衣索比亞西南部的咖法省高原地區,據說是一千多年前一位牧羊人發現羊吃了一種植物後,變得非常興奮活潑,因此發現了咖啡。也有說法是由於一場野火,燒毀了一片咖啡林,燒烤咖啡的香味引起周圍居民的注意。人民最初咀嚼這種植物果實以提神,後來烘烤磨碎摻入麵粉做成麵包,作為勇士的食物,以提高作戰的勇氣。直到11世紀左右,人們才開始用水煮咖啡做為飲料。13世紀時,衣索比亞軍隊入侵葉門,將咖啡帶到了阿拉伯世界。因為伊斯蘭教義禁止教徒飲酒,有的宗教界人士認為這種飲料刺激神經,違反教義,曾一度禁止並關閉咖啡店,但埃及蘇丹認為咖啡不違反教義,因而解禁,咖啡飲料迅速在阿拉伯地區流行開來。咖啡Coffee這個詞,就是來源於阿拉伯語Qahwa,意思是「植物飲料」,後來傳到土耳其,成為歐洲語言中這個詞的來源。咖啡種植,製作的方法也被阿拉伯人不斷地改進逐漸完善。
但在西元15世紀以前,咖啡長期被阿拉伯世界所壟斷,僅在回教國家間流傳;當時主要被使用在醫學和宗教上,回教醫生和僧侶們承認咖啡具有提神、醒腦、健胃、強身、止血等功效。直到16、17世紀,透過威尼斯商人和海上霸權荷蘭人的買賣輾轉將咖啡傳入歐洲,很快地,這種充滿東方神秘色彩、口感馥郁香氣迷魅的黑色飲料受到貴族仕紳階級的爭相競逐,咖啡的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,甚至產生了「黑色金子」的稱號,並且在接下來風起雲湧的大航海時代,藉由海運的傳播,全世界都被納入了咖啡的生產和消費版圖中。
傳入歐洲
1570年,土耳其軍隊圍攻維也納,失敗撤退時,有人在土耳其軍隊的營房中發現一口袋黑色的種子,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。一個曾在土耳其生活過的波蘭人,拿走了這袋咖啡,在維也納開了第一家咖啡店。16世紀末,咖啡以「伊斯蘭酒」的名義通過義大利開始大規模傳入歐洲。最初有的天主教宗教人士認為咖啡是「魔鬼飲料」,慫恿當時教皇克萊門八世禁止這種飲料,但教皇品嚐後認為可以飲用,並於1600年為咖啡舉行洗禮,因此咖啡在歐洲逐步普及。
17世紀咖啡的種植和生產一直為阿拉伯人所壟斷,在歐洲價值不菲,只有歐洲上層人物才能飲用咖啡。直到1690年,一位荷蘭船長航行到葉門,得到幾棵咖啡苗,開始在荷屬印度(現在的印度尼西亞)種植成功。1727年荷屬蓋亞那的一位外交官的妻子,將幾粒咖啡種子送給一位駐巴西的西班牙人,他在巴西試種取得很好的效果。巴西的氣候非常適宜咖啡生長,從此咖啡在南美洲迅速蔓延。因大量生產而價格下降的咖啡開始成為歐洲人的重要飲料。
咖啡館的歷史
土耳其人占領了葉門之後,隨著宗教的傳播,16世紀,第一家咖啡館在麥加建立。咖啡從藥品性質發展成為大眾飲料,據說與15世紀中國的鄭和下西洋有關,鄭和傳播的茶文化讓回教徒領悟到,原來提神飲料也可以成為日常生活用品。持這種觀點的人指出,今天土耳其人喝咖啡的用具與中國人的茶杯很相似。君士坦丁堡與歐洲大陸通商頻繁,1615年,威尼斯商人把咖啡販運到義大利,最初這是昂貴飲料,但是很快,1620年之後,咖啡在歐洲走向了世俗化。歐洲的第一家咖啡館於1650年在英國牛津大學建立,咖啡館隨之在倫敦風起雲湧,很快變成了“公開的思想交流地”,有點類似今天的論壇BBS。可以說,在現代印刷業發展之前,咖啡館在一定程度上起著媒體沙龍的作用。1669年,咖啡被法國人了解。咖啡館對法國最大的影回響該是體現在法國大革命上。在《悲慘世界》中,起義者們就是在咖啡館裡策劃革命的。大革命的風潮過去之後,咖啡館又搖身一變,成了藝術青年聚集地。在《莫奈與印象派》和《畢卡索傳》里,不止一次提到巴黎的蒙馬特區咖啡館;與之齊名的,是拉丁區咖啡館,這是作家、詩人和哲學家最愛去的地方,比如海明威、薩特和貝克特等人,巴黎第一家咖啡館普洛科布也在拉丁區。
1683年,維也納人陰差陽錯地得到了穆斯林不肯外瀉的咖啡豆。維也納首家咖啡館“藍瓶子”開張。不過這些基督徒們不喜歡穆斯林的飲料,聰明的老闆柯其斯基過濾掉咖啡渣,並且把牛奶到入咖啡中,這,就是今天拿鐵(LATTE)咖啡的原型。維也納咖啡館的特點是,裡面飄蕩著音樂與拿鐵氣味的空氣。
1670年,咖啡進入德國,嚴謹的德國人一直爭論著咖啡是否有利健康,所以咖啡館直到1721年才在德國大量出現。但是到了19世紀,德國人卻抓住了歷史機遇,在咖啡產業上大賺特賺。當時的美洲咖啡種植園主在廢奴浪潮的衝擊下,開始向歐洲招募咖啡農。這樣,至少有80%的瓜地馬拉咖啡豆經德國商人之手運往歐洲各地。兩次世界大戰輪番洗牌,到了今天,德國是世界上第二大咖啡消費國,人均消費量則遠高於美國。
小資們最愛的咖啡里總是泛著牛奶泡沫,這是義大利咖啡,Cappuccino和Espresso。前者是熱牛奶咖啡,後者是蒸餾咖啡。1945年,義大利人加賈(現在這也是咖啡器具品牌了)發明的新型蒸餾器,風靡歐洲。義大利的咖啡館和英法不同,他們是精緻隨意而富有藝術氣息的。隨意體現在咖啡館的裝潢,藝術氣息則如在他們露天喝咖啡的地方,周圍是鬥獸場和米開朗其羅的雕塑。
日本人是在明治維新時期才接受西方生活方式之代表的咖啡的。日本的部分咖啡館價格昂貴,如東京銀座的咖啡館動輒幾十美元(但是最貴的卻是咖啡杯子:他們喜歡用英國骨瓷咖啡杯盛咖啡,價值幾萬甚至百萬日元)。當然,這是高檔咖啡館,一般人去真鍋、上島等一般的咖啡館就可以了。有一點很奇特:最昂貴的咖啡存在於日本,但最便宜的咖啡:速溶咖啡和罐裝咖啡也是日本人發明的。
而活潑的美國人似乎不大在乎咖啡的賣相和味道,他們甚至在咖啡里加入雞蛋。美國人常用的咖啡壺叫沸煮壺,上層放咖啡粉,下層放水,加熱後水蒸汽萃取咖啡粉的芳香。這種辦法容易煮出苦澀味道,但是美國人不在乎,他們津津有味地繼續用平底鍋炒咖啡豆,繼續過度萃取咖啡粉。不過美國咖啡最讓人欣賞的地方在於,就是堅持現場烘焙、研磨、煮泡,十分注重新鮮,並且通過改進包裝等等辦法努力保持新鮮。美國咖啡商人是首次在食品包裝袋上標註烘焙日期的人,這個舉動對食品行業的影響極其巨大。
曾經被禁止
新鮮事物的被完全接受,總是要經歷一些磨難,咖啡館也是如此。歷史上,咖啡館和喝咖啡的生活習慣數次被禁。比較著名的有如下三次:1:最先下令禁止咖啡的是麥加總督,他發現攻擊他的詩文居然是從咖啡館流出的,於是1511年麥加的所有咖啡館關門,甚至將違禁者縫在皮袋子裡扔進博斯普魯斯海峽;
2:英王查理二世也於1675年頒布了咖啡館禁止令,起源有二,一是當時不準進入咖啡館的女人發表了陳情書,抱怨英國男人威儀盡喪;二是,咖啡館成了民眾批評時政的地方。
3:1781年,普魯士國王菲特列大帝禁止人民私自進口咖啡、杜絕民間烘焙咖啡,呼籲大家不要忘記自己的“國飲”――啤酒。
當然,後來這些禁止令都是不了了之。從這裡倒是可以證明,運用暴力對民眾的口味、服飾、化妝進行強制或者禁止,似乎是不大明智的做法。